名师推荐您当前位置:中国国际音乐考级中心 >> 名师推荐 >> 浏览文章

著名钢琴家——李斯特
发布人:本站原创      

 弗朗兹·李斯特,匈牙利作曲家、钢琴家、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,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,被人们誉为“钢琴之王”。 
    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,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,并且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,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。
     生平
    弗朗兹·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(Raiding, Hungary)。当时匈牙利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,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,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,因此他有两个名字,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。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,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。
    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钢琴,师从于萨里埃里(Antonio Salieri)学习了4年。
    1821年,李斯特11岁时,移居维也纳,师从车尔尼(Carl Czerny)学习钢琴,这是个划时代意义的转折。因为车尔尼创立的教学方法把李斯特培养成了大师,验证了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,后世才崇信车尔尼的教学体系。  
    1822年,车尔尼为李斯特操办独奏音乐会,并邀请他的老师贝多芬观看,这时贝多芬已经52岁。音乐会完毕,贝多芬上台,亲吻了李斯特的额头,李斯特一生以此为荣,视为音乐的洗礼。 
    1842年,李斯特在旅行演出时认识了年龄相仿的瓦格纳,他欣赏瓦格纳的作品,他用他自己的声望,排除干扰,对瓦格纳极力提携,使瓦格纳成名。他还把自己的女儿科西玛嫁给了瓦格纳。瓦格纳成为世人瞩目的歌剧宗师,
    1848年起他常住魏玛(Weimar),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,经常来往于罗马(Rome)、布达佩斯(Budapest)之间。     
    1854 年,李斯特把一些和他志同道合的音乐家们组织起来,建立了“新魏玛协会”。魏玛逐渐成为了全欧洲的一个音乐中心,吸引了不少的国外音乐家和各种艺术流派的人,李斯特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音乐家、艺术家,他们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潮流,给当时的欧洲乐坛吹来了一片清风,给魏玛这座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光荣。
    1861 年他建立了“全德音乐家协会”,他们除演奏外,他对交响曲的形式进行了改革,使之更加自由,富有诗情画意,这便是交响诗。由于交响诗违背了古典音乐的一些规则,李斯特的团队遭到了许多因循守旧音乐家的攻击,他们认为,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和他们创造的形式都是神圣的、完美的,后辈只需模仿就行了。而李斯特的音乐违背了这些传统原则,是音乐的离经叛道者,应该受到惩罚。斗争日趋激烈,甚至他自己的学生和朋友也顶不住压力而背叛了他。那些文艺界的人士对他是口诛笔伐,极尽挖苦之能,这使李斯特十分伤心。
    祸不单行,随后长女和儿子丹尼尔的早逝,女儿科西玛与自己心爱的学生冯·彪洛的婚姻的破裂,自己的好友瓦格纳与科西玛反目,再加上那些保守音乐家们对他音乐无休止的指责,无一不深深刺痛他的心,他需要一种宁静的气 氛,而教堂给了他所需要的保护。

1865 年4 月25 日,在卡罗琳建议下,李斯特加入了教会,接受了神父称号,成了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,此间创作了不少宗教作品。

1869 年,在魏玛大公及音乐界各方人士的不断请求下,李斯特再次回到魏玛,因为自从他离开 魏玛后,德国就失去了往日艺术的繁荣景象,而现在,魏玛似乎又焕发出昔 日的光辉,他仿佛是一块磁铁,他的学生们,那些老朋友们又向他聚集过来,同时更多的新朋友也走到他的周围,他和与他反目的老朋友瓦格纳又和好了,并一同出席了他的《耶稣基督》在魏玛的演出仪式。

1875年,李斯特创办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,并亲任院长。

1886 年,各地为了庆祝李斯特75岁生日而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,纷纷邀请他出席。他不得不拖着衰老的身体奔往各地,开始了他最后一次长途跋涉,他途经了法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比利时等地,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。尤其是在伦敦,他受到了一个国王才能受到的隆重接待。尽管长时间的旅行给年老的李斯特带来无法控制的疲劳,但他仍不忍拒绝各地的殷切希望——聆听大师的演奏。旅途的劳累,摧垮了李斯特浑身疾病的身体,然而他不顾这些,坚持要从巴黎连夜兼程赶回拜洛伊特出席瓦格纳的歌剧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》的演出仪式,以致于途中受了风寒,转而成肺炎,病情直转急下,在演出期间逝世,终年75岁。

李斯特生前使用的贝希斯坦钢琴还完好保存在德国贝希斯坦的工厂。
     感情生活的两个女人
    1833年,李斯特认识公爵夫人玛丽-达古尔,公爵夫人是当时巴黎社交界的名人,美丽、幽默又聪明,和乔治-桑是好朋友。她结识了李斯特之后就抛弃了丈夫和他私奔去了瑞士,那一年李斯特23岁,她28岁,只可惜他们同居十年就分手了,原因是她听到了不少李斯特在外面与别的女人的风流事。她以笔名达妮儿.史丹发表了一部自传体小说《奈尼达》,永远告别了和李斯特的爱情生活,1846年二人从此分道扬镳。 
    1847 年,李斯特在俄国的演出中,结识了卡罗琳·莎依·维根斯坦公主(已婚),这使他的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折。卡罗琳公主是波兰人,家财万贯,是时她28 岁,李斯特37岁。卡罗琳公主是个了不起的女人,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极高的才智和文学艺术修养,她精通多国语言。她还是一个虔诚无比的天主教徒。李斯特在俄国的那些演出,她几乎每场必到,是李斯特音乐的崇拜者。同样,在与卡罗琳公主的交谈中,李斯特也为她那丰富的学识,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和优雅的性格所打动,在一段频繁的交往后,他们俩终于相爱。 
    卡罗琳公主说服了李斯特放弃颠沛的演奏生活,定居,转向音乐的创作事业。1847年10月,李斯特在叶利查维特格勒举行 了他旅行演奏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公开音乐会后,结束了他辉煌的近十年的演出生涯,并与卡罗琳公主隐居,这段感情一直持续到李斯特去世。然而令李斯特终生遗憾的是:他和卡罗琳的结合并没有得到教会的认可,原因在于,俄国沙皇不批准卡罗琳正式离婚,公主的合法丈夫维根斯坦公爵也不同意离婚。在李斯特以后的生活中,他从未放弃过要与卡罗琳成为正式夫妻的想法,并为之作出了很大的努力。
    作品
    他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作品,最重要的作品是《浮士德交响曲》、《但丁交响曲》、19首《匈牙利狂想曲》、13首交响诗《前奏曲》、《马捷帕》、四首钢琴协奏曲、《b小调钢琴奏鸣曲》、《12首超技练习曲》和《旅行岁月》等。钢琴曲中最难的一首当属《唐璜的回忆》。它的钢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。 
    李斯特还写过多首改编曲,《弄臣》为其中的经典。他引用了威尔第的歌剧《弄臣》中著名的四重唱“赞美你,爱情的女神”的主题为主旋律,改编成钢琴曲,技巧华丽,感情丰富。
    李斯特认为,形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,不能用一种形式去规范形象各异的内容。形式应服从于乐思,而乐思则又应该顺应题材本身的发展,而交响诗这一体裁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,而是使音乐顺应所要表达的诗歌的内容,这样,音乐也就具备了诗意。